近段时间以来,华全电力的各位老总经常在不同的场合,通过不同的方式强调“我们一定要树立忧患意识,要学会居安思危。要学会过苦日子、紧日子”。这也让员工产生了不同的议论,有的说,企业经营是不是遇到了困难?实则不然,华全电力作为一家年轻而有活力的企业,几年来,全体华全人同心同德,奋勇拼搏,在竞争激烈的
自动化柴油发电机市场迅速崛起。即便是在当前国内外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,华全电力仍保持着稳健的发展势头,公司决策层仍然对华全电力的未来前景充满信心。其实,强调“居安思危”,强调树立忧患意识,正体现了以总经理赵立增为首的决策层的高瞻远瞩和大局意识,更是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要准备。
俗话说: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”就在于告诫人们,要居安思危,要有忧患意识,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。对一家企业而言更是如此,尤其是像华全电力这样一家发展迅速、底蕴不足的年轻企业,即便目前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势头都很好,但我们不要忘记一个事实,那就是“竞争依然存在”。如果只是满足目前的状况,不思进取,则很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所取代。竞争是残酷的,它往往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,所以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优势,只能从长远打算,回避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,或者把潜在的损失降到 少。
明代作家刘元卿,在一篇题为《猱》的短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:猱的体形很小,长着锋利的爪子。老虎感到头痒,猱就爬上去搔痒,搔得老虎飘飘欲仙。猱不住地搔,并在老虎的头上挖了个洞,老虎因感觉舒服而没有觉察。猱于是把老虎的脑髓当作美味吃个精光。
用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诠释上面的故事,是恰如其分的。提到忧患意识,很多人往往会想到“青蛙效应”,一个个体也好,一个企业(群体)也好,如果只满足于眼前的既得利益,一味的沉溺于过去的胜利和现在的繁荣之中,而没有忧患意识,对危机的逐渐来临麻木不仁, 后肯定会像青蛙、老虎一般在安逸中死去。
微软的比尔·盖茨先生有一句名言:“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。”很好的阐述了微软人所具有的强烈地危机意识。企业要避免“温水煮蛙”的现象,首先要求其管理层必须具备危机意识,企业才不致于在战略上迷失方向,在不经意间滑入危机的泥潭之中。
然而,危机管理也并非只是企业管理层或某些职能部门(如安全部门、公关部门)的事情,而是应该成为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位员工共同面临的课题。在管理层具备危机意识的基础上,企业要善于将这种危机意识向所有的员工灌输,从而使得每一位员工都具备居安思危的思想,提高对危机发生的警惕性,使危机管理能够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实际行动中,企业才会做到防微杜渐、临危不乱。
华为公司是国内 的民营企业之一,总裁任正非却在华为大发展时期写出了的《华为的冬天》一文,用忧虑的口气来告诫他的员工,华为可能马上要进入冬天,以此来增加企业和员工的忧患意识。正是任正非的居安思危的管理理念,才使华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,成为了真正国际化的通信供应商。
很显然,树立优患意识是必要的,但我们也要明白,应该树立一种什么样的忧患意识?是低级的害怕心理,还是理性的忧患。答案当然是后者。当然,“树立理性的忧患意识”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却是很难。现实中,有很多人在预测形势发展时,谈到有利因素时往往是盲目乐观,形势一派大好;一旦谈到不利因素时则唉声叹气,情绪悲观,茫然不知所措。那是因为,他们不能很好地把握“安”与“危”的辩证关系。
从优患意识的本质看,“安”应该是事物发展的主流,而“危”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,经过科学的防范是可以避免的。
优患意识,可称之为“危机感”,是人才 珍贵的思想品格之一,也是人才成熟的思想素质标志。忧患意识是一个严肃的思维型人才对命运的深沉思虑,是一种对事物的深层次洞察。
“对潜在危机的预感和先觉”是忧患意识的成因之一。具有忧患意识的人必然具有超前的优虑和警觉,进而显示出其真知灼见。在获得胜利的时刻,所有人都在如醉如痴地欢庆胜利和成功,只有他在安静地徘徊、沉思于寂寥之处,沉思那隐藏在成功与胜利之后的危机端倪。他没有浅薄的陶醉感,他为超越现状、获取更可靠的成功而忧思甚至痛苦。在表面莺歌燕舞的虚假繁荣和胜利之时,他独具卓识,透过珐琅质似的光辉看到了事物背后的危机和衰朽,忧患意识使之警觉和清醒。
真正拥有优患意识的人不是高高在上的。“人欢我忧,人醉我醒,人乱我稳,人退我上。”这就是人才的高尚的忧患意识:在成功时冷静,在危机的潜伏期洞察,在危机爆发时挺身而出奉献疗救之策。
“多些危机意识和优患意识,才能正确认识形势,正确认识差距,应对挑战,才能紧紧咬住人生目标,呕心沥血,奋斗不止,攻坚克难,争先进位”,这正是我们当下所应该明确的。